在人事变动中,如何自保、防身,如何站稳脚跟、为自己开拓生存空间?
如果你能看懂这段故事,今后遇到任何人事变动,都能做到既不被波及,还能稳中有进。
公元前 179 年 10 月,汉文帝刚刚登基不久,就把昔日赵幽王刘友的儿子刘遂封为赵王,让他继承父亲的爵位。
刘友,就是当年曾放狠话要灭掉吕氏一族,结果被妻子举报,最终被吕雉饿死在长安府邸的那位。
刘恒(汉文帝)采取这一系列手段,目的自然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,争取更多人的支持。
这就是所谓的"施恩"。领导新上任时,一定要学会施恩于人。
接下来,到了 11 月,陈平请病假,汉文帝亲自到陈平府上慰问。
陈平说:高祖时期,周勃的功劳不如我,但是,诛灭吕氏的功劳,我也不如周勃。我愿意把右丞相的位置让给周勃。
到了下个月,陈平被任命为左丞相,而他原来的右丞相职位则由太尉周勃接任。
周勃腾出的太尉之位,则由大将军灌婴担任。
吕氏曾经夺取的齐、楚等地盘也得到了重新分配。该归还的地盘,都一一归还。
接下来,朝廷总结了诛灭吕氏的功劳,其中周勃的功劳最大,因此被大大加封,赏赐了大量金银。
刘恒对周勃非常恭敬,甚至有些小心翼翼。
每次早朝结束,周勃离开殿门时,都是意气风发、趾高气扬,而汉文帝则经常目送他离开宫殿,态度极为尊重。这是又敬又畏啊!
能不怕吗?刘恒这个皇帝的试用期还没过呢,一个不小心,周勃没准就再搞一次换皇帝的大戏!
这时,汉文帝身边的郎中、安陵人袁盎提醒汉文帝说:"当初诸吕谋反,大家合力诛杀吕氏,大家都有功劳。那个时候,丞相之所以能立大功,是因为手中掌握兵权。现在我看丞相心里很是得意,而陛下您还一味让着他,这样一来,君臣之间就失去了应有的礼数。我认为陛下这样做是非常不妥的。"
从此以后,每次上早朝时,汉文帝变得庄重起来,不再对周勃陪着笑脸。
而周勃也知道自己膨胀了,因此变得更加恭敬,开始对汉文帝收敛了许多。
这就是周勃和汉文帝之间的博弈。
周勃因功劳被大大加封,赏赐金银,成为右丞相、皇权之下的第一人。自得意满也在所难免,他甚至有些不把这位 23 岁的小皇帝放在眼里,觉得可以随意拿捏。
但是,很显然,他错了。
袁盎的一句话,就戳破了这层窗户纸。
汉文帝顿时意识到不能惯着周勃,否则周勃的野心会被无限放大。
相比之下,人家陈平则精明得多,这才是老江湖的生存法则!
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时刻,他深知自己有功,但绝不能居功自傲。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暂避风波,远离新旧交替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波折,这对陈平来说也是好事。
陈平不愧是政治高手,他以退为进,以舍谋得,以屈求伸,眼光长远。他巧妙地避开了新君上任的敏感期,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。
而周勃,虽然看起来风光,却不如陈平精明。陈平懂得观察风头,揣摩领导的秉性,而周勃只顾出风头,结果被袁盎一句话挑事,在汉文帝心里埋下了钉子。
新旧交替之际,人事变动不容小觑,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困境。
陈平的智慧,在于他懂得审时度势,而周勃则是因一时的得意忘形,接下来,就会遭到刘恒的敲打。
功劳那么大,又让皇帝担心后怕,能有好果子吃吗?
周勃这是越到高位,越看不明白啊!
接下来,咱们看看刘恒怎么敲打周勃!
观看更多《资治通鉴》解读内容,欢迎订阅我的专栏,为你解读《资治通鉴》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。(点账号头像,进入主页可见)
煮酒论英雄,读史通谋略。
关注我,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。
股票配资账户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