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主席见他大惊:你都副军长了?这码头小工不简单!
1949年,香山双清别墅那叫一个热闹,北平城头换了新颜,一众将领脸上都挂着笑。毛主席正挨个儿跟这些打了江山的功臣们握手,气氛好得不得了。可轮到一个叫方强的汉子跟前时,主席握着他的手,竟然愣住了神,上下打量了他好几眼,嗓门里透着一股子又惊又喜的劲儿:“你都当副军长了!”
方强倒是嘿嘿一笑,透着一股子实在劲儿,点了点头。这画面看着轻松,可谁知道,为了这一握手,这一句惊叹,他走了多少年的血路?毛主席为啥这么惊讶?这个叫方强的,又是怎么从一个在码头扛大包的苦孩子,一步步走到开国元勋跟前的?
想说清楚方强这人,得把时间往回倒几十年,倒回湖南平江,那条叫汨罗江的边上。他家里穷得叮当响,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堂,他却早早就在码头跟大人们抢活干,拉船、搬货,一双小手磨得全是茧子。
那年头的日子,就是碗里见不着油星子,肚子里永远是空的。生活的苦,没把他压垮,反倒把他磨成了一块硬骨头,眼神里比同龄的孩子多了几分不服输的倔强。
后来,码头上闹起了工会,他脑子活,也跟着钻了进去。说白了,一开始没想那么多改天换地的大道理,就是想跟着工会,能多吃一碗饱饭,能让家里人喘口气。可工会里头那些人,天天在他耳边念叨着“翻身做主”,听得多了,他心里那点火星子,也就慢慢被点着了。1925年,他正式入了伙,眼神里的光,不一样了。
到了1930年,天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。方强也不知道哪来的一股子狠劲,把心一横,扛起枪就加入了红军。那个年代,队伍里可不看你什么出身,什么文凭,他一个码头出来的“泥腿子”,就这么成了个兵。
战场上的日子,跟说书先生嘴里的可完全是两码事。有时候饿得前胸贴后背,有时候睡在露天,一场雨下来,旁边帐篷的兄弟就再也没能醒过来。可方强这人,骨子里就有股犟劲,越是难,他越是咬着牙顶。就像当年在码头,不管肩上的麻袋多沉,他心里就一个念头:路是自己走出来的!
等到了中央苏区,他已经凭着一股子不要命的劲头,干到了师政委。这官不小了,可在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铁桶阵里,啥官都跟纸糊的差不多。一轮又一轮的围剿,红军的日子过得跟针尖上跳舞似的。方强这人有点“轴”,打起仗来就是个猛冲猛打的莽汉,带着队伍硬是啃下了不少硬骨头,自己身上也添了不少新伤疤。
可好运总有用完的时候。第五次反围剿输得那叫一个惨,整个队伍像是被捅了窝的蚂蚁,乱糟糟地开始了那场后来震惊世界的长征。方强后来回忆,那段路,真是把铁打的汉子都快给逼疯了。特别是湘江那一仗,血把江水都染红了,走着走着,一个团就没了,一个师就散了。
就在大伙儿都快绝望的时候,毛主席在遵义拍了板,说不走了,掉头,往敌人想不到的地方钻!这一下,很多人都蒙了,觉得这是在赌命。可方强心里头那点快熄灭的火星子, “噗”一下又燃起来了。他后来跟人说,主席这一竿子,真是把整个红军从鬼门关给拉了回来。
命硬的人,总能闯出一片天。可西路军那段经历,提起来都是一嘴的沙子和血。他被派到红九军,一路西征,在河西走廊遇上了当时西北最凶悍的马家军骑兵。那帮军阀打仗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,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。方强带着残部突围,最后还是被逮住了。
在国民党的牢房里,夏天热得能把人烤熟,冬天冻得直哆嗦。可他愣是在这种地方,偷偷摸摸地又组织起一个党支部,自己当书记,带着大家伙儿在铁窗里头继续斗。他心里清楚,人能被关住,可心里的那点光,谁也掐不灭。几经辗转,他总算是逃了出去,回到了延安。
到了延安,他这块金子总算能发光了。毛主席也注意到了这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年轻人,觉得他政治上靠得住,打仗又够猛,是个好苗子。可你说这人怪不怪,组织上准备提拔他,他反倒不自信了,觉得自己马列主义理论懂得太少,怕担不起那么大的责任。
别人削尖了脑袋往上爬,他倒好,连夜给主席写了封信,说自己能力不够,当个科长就行了。信送出去,他心里是又忐忑又踏实。
毛主席看了信,非但没生气,反倒乐了。把他叫过去,像拉家常一样说:“哪个也不是天生就什么都懂的嘛!我也是一边干一边学过来的!”就这么几句大白话,方强记了一辈子。这大概就是那一代人的信念来源:世界不等你准备好,你只能边跑边穿鞋。
抗战胜利,风云再起。中央一声令下,大批干部往东北开进。方强也一脚踏进了那片冰天雪地,在合江地区带着队伍剿匪。东北那会儿,土匪多如牛毛,跟地方上的各种势力盘根错节,工作难干得很。他带着队伍,既要打仗,还得搞土改,跟地方上的人精们斗智斗勇。
等到辽沈战役打响,他已经是第十纵队的副司令员,跟着司令员梁兴初,在黑山、大虎山打了一场名震全军的阻击战。那一仗,是整个辽沈战役的腰眼,他们用一个纵队的兵力,死死顶住了国民党廖耀湘兵团的疯狂反扑,为关门打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战后,林彪都对他赞不绝口。
所以啊,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。毛主席在香山见到他,才会那么惊讶。主席的记忆可能还停留在他那个写信要求“降职”的谦虚形象上,一转眼,这个码头工人出身的汉子,已经成了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副军长,这成长速度,能不让人惊喜吗?
新中国成立,百废待兴。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亲自点将,推荐方强去组建中南军区海军。你想想,一个在陆地上打了半辈子仗的“旱鸭子”,突然要去跟大海打交道,这跨度有多大?
可方强二话没说就接了任务。他带着人,从几条破船、几门旧炮开始,一点点地把海军的架子搭了起来。他自己不懂,就跟着技术人员一起下船舱,钻机房,常常为了一个报告在北京和港口之间来回跑,头发都熬白了不少。
1982年,老将军退下来了,可心却没退。他还是天天盯着海军的发展,给上面写了不少建议。有些被采纳了,有些石沉大海,但他觉得,自己该说的说了,该做的做了,心里就踏实。
方强这一辈子,就像一块石头,被时代的浪头卷着,从汨罗江的江底,一路给推到了共和国的山巅。他自己可能都没想过能走这么远。你说他是被时代推着走,还是他自己硬生生蹚出了一条路?我看啊,都有。没他骨子里那股子犟劲,早就被浪头拍碎在半道上了;可要是没那股滔天的大浪,他或许一辈子,也就是汨罗江边一块没人注意的石头。
股票配资账户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